清华园车站—一座见证民族复兴的百年车站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2-28 10:14

收藏

在北京市海淀区繁华热闹的五道口,有一座掩映在高楼之间被废弃近半个世纪的火车站—清华园车站。这座车站曾是百年前被誉为国人“争气路”的京张铁路上的一座三等小站,也曾是1949年早春中共中央迁平,被毛泽东主席喻为“进京赶考”的第一站。

这是一栋典型的民国初年的建筑,清灰色的砖墙、圆拱形的券廊、覆盖铁皮瓦的双坡屋顶以及城墙锥碟的女儿墙,都让它显得风格迥异、别具一格。站房建筑坐西朝东,面阔五间,由于人为损坏和年久失修,现仅存三开间,清水灰砖墙体部分风化酥碱、局部破裂,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位饱经沧桑却始终坚守一隅的老者。它被嵌在两栋居民楼之间,旁边看不到铁轨,也没任何和铁路相关的设施,只有从伫立在屋顶的那块站匾能够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车站。匾额上写着:“清华园车站CHING HUA YUAN宣统二年冬季 詹天佑书”。

 

京张铁路清华园车站旧址

1909年中国人自主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后因运力加大,总设计师詹天佑于次年(1910年即宣统二年)又增设了五座车站,清华园车站就是其中之一。清华园的名字来自康熙年间这里所建的一处园林--熙春园,清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半部,在咸丰皇帝即位后,取“水木清华”之意改名清华园。1910年清华园车站建成,1911年清华学堂开设,二者皆取“清华”为名。

从1910年建成到1960年铁路东移启用新的清华园站,这座车站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都不曾寂寞。詹天佑先生的《京张铁路工程纪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此铁路“所过大小集镇,均不寂寞,沿途民户虽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断”。

清华园车站地处北京城区去往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必经之处,是城内居民和游客去往西郊游玩的重要交通枢纽。1922年,由交通部铁路联运事务处编写的《中华国有铁路旅行指南》介绍“京绥线”时提到:“清华园站有圆明园、畅春园……可以到西山游览,本路特设此站以便就近往来。”

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机日渐深重,绥远抗战旋即打响。爱国将领张学良数度请缨,志在援绥。得知前线急需防毒面具,张将军立即委托清华大学研制。用于制作活性炭的椰子壳从海南发出,跨越河山,运至清华园站,由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教授发动师生,日夜兼程赶制成防毒面具,再经清华园车站装车发往绥远前线。

七七事变,古都北平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被迫背井离乡。珍贵的书籍和器材,通过清华园车站撤往后方,在西南联大重整旗鼓,继续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更有七分之一的学子奔向了抗日救亡的战场。

1949年1月,北平市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决定将中央领导机关从河北西柏坡迁至北平。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告别了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决不当李自成。”车队从西柏坡出发,经灵寿、行唐、曲阳,当晚宿于唐县东淑闾村。第二天(24日)上午9时出发,中午憩于保定,傍晚到达涿州。25日凌晨3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乘坐铁路专列驶向北平,清晨6时到达清华园车站,随后到颐和园休息,下午前往西苑机场阅兵,当晚入住香山双清别墅。

毛泽东将此次迁平比作“进京赶考”,清华园车站无声地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北京香山成为党中央所在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

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清华大学扩建,京张铁路清华段向东迁移了800米,清华园车站也一并东移新建并改名为清华园站。老站房逐渐荒废,后被作为铁路职工宿舍使用,至今仍有居民居住。80年代,由于修建铁路职工宿舍楼,周边的铁轨和站台被拆除,老站房也遭到严重破坏,北侧两开间被拆除。从那时起,清华园车站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没落于水泥森林的小胡同之中。

詹天佑晚年曾言:“魂梦所寄,终不忘京张。”110年前的京张铁路,是国人的“争气路”。今天的京张高铁,开启了智能铁路领跑世界的新时代。而清华园车站作为京张铁路沿线重要的历史见证,不仅是珍贵的工业遗产,更是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清华园车站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见证了源自一条道路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0年清华园车站旧址被列为北京市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我们希望它能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后人回望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奋进路,赓续精神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书写出更新更美的篇章!(张奕)

来源:《红色地名 100》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