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大师的故乡——郑公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2-28 09:44

收藏

潍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境内数以万计的地名也几经变更,但是有一些以这片土地上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命名的地名却历经千载传承下来,如今的潍坊市坊子区太保庄街道郑公村就是如此。它的命名,要从经学大师郑玄说起。

东汉,一个寻常的早晨。北海郡(今潍坊)一户农家院里,晨鸡还未打鸣,朝露挂在草叶尖。一阵刻意压低却认真的读书声透过窗纸,听起来格外铿锵。不知不觉天亮了,人们被鸡犬声叫醒,在雾气中升起第一缕炊烟。

早饭后,妇人走到机杼旁拿起了梭子,家里的男丁扛起锄头去地里干活。妇人看了一眼屋里没吃早饭的儿子,他还拿着《易经》看得入神。她站起来,说:“你今年十八了,你的父亲、兄弟都去耕地,你也不能无所事事,今天就去应选乡啬夫吧。”少年撇了撇嘴,抬起头,却看见了年幼的弟弟、母亲粗糙的双手,家里裂缝的墙壁。他叹了一口气,摩挲着花了很久才凑齐的五经,缓缓地合上。他顺利入选,家里多了一份收入。

几年的时间,他从未放弃对经学的热爱,一有闲暇就拿起书,仔细研读。一时间,众人都说,崤山内已无出其右者。

好友卢植来信说“我已拜扶风学者马融为师,郑玄兄可愿跟从老师一起学习?”他早就听说马融经学独步天下,在各家理论中举足轻重。于是,他辞别了家人,踏上了求学之路。到了学堂,马融治学规模之盛让他非常震撼。庭院里四五百人一起学习,由马融的五十个弟子讲授。郑玄小声问卢植:“老师没有来吗?”卢植说:“老师不是给所有弟子讲课,他挑选了我们五十个弟子亲自面授,其他人来听我们讲授。”他很羡慕卢植能亲耳听到老师解惑,便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老师也能发现自己。但马融每天除了授课,就是闭门著述,所以一直没有留意郑玄。而郑玄的进步,卢植都看在眼里。有一些卢植遇到的问题,郑玄却能迎刃而解。

这天,郑玄拿着注释经书的问题来找卢植讨论,但卢植不在房中。他想,过一会再来吧。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卢植,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郑玄好奇:“卢兄遇到什么事情了吗?”卢植回答:“刚才老师叫我们一众弟子去演算浑天问题,但我们都没想出所以然,因此犯愁。”郑玄说:“我可以看一看吗?”卢植高兴地带郑玄到老师门外,征得老师同意,走进屋内。这时尚有二三十人在和老师一起演算。郑玄走到题目旁边,发现这是一道融合天文学与算数学的问题,他想起自学时见过的天文“占候”、“风角”、“隐术”等推演气象的方法,同书术之学结合起来,演算了一个时辰,圆满地解决了问题。他向老师讲述了思路,马融的眼神由怀疑、不屑一点点变成了欣赏、佩服。马融听完郑玄的讲述,不由击掌赞叹:“后生可畏也!”马融说:“注书不专用古文经释义,还要采用多个今文经学家的解释。”两位学者的思想碰撞出了火花,郑玄最终得出了“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择善而从”的结论。

等到郑玄要回乡时,马融十分不舍,说:“虽然舍不得你,但现在你回到关内,我的学问在那里也后继有人了。”

郑玄回乡后,始终记得恩师马融“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的期望,勉励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在家中一边种田,一边开课讲授经学知识,并对五经进行新的注释。在他的努力下,郑学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

后来,北海太守孔融将郑玄的家乡命名为“郑公乡”,也就是今天的潍坊市坊子区太保庄街道郑公村。郑公村的人们,也以这位孜孜不倦、勤勉育人的大师为深深的自豪!


作者:宋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