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子坑”得名故事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2-28 10:10

收藏

从安徽省黟县宏村镇溪头村溯溪而上,至鱼鳞坑依坑攀缘,有个叫丢子坑的地方,它是当年通往新四军游击队驻地兴岭的必经之路。新四军首长刘奎、李健春率领黄山游击大队曾在那里扎营。丢子坑原来名叫炭窑坑,是村民砍柴烧炭的地方,后来为什么取名叫“丢子坑”?当地流传一个黄毛女丢子救战友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7年秋天,溪头村有一个青年妇女,高高的个儿,黄头发,瓜子脸,双眼皮,高高鼻梁,薄薄嘴唇,村里人叫她黄毛女。她从小没爹没娘,给山外大户人家当丫头,是新四军打土豪把她从苦难中救出来的。后来嫁给溪头村一个叫坤山的汉子,是新四军游击队里的一位排长,他们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儿子。黄毛女自己是村妇女联合会主席、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又是新四军游击队的地下联络员。她积极投身革命,经常组织妇女纳鞋底做布鞋,编草鞋,拥军优属。经常到附近各村串户了解情况,有时还参加新四军游击队召开的扩大会议,组织召开村支部会议,发展新同志人党和参军(游击队)。

一天下午,黄毛女和村支部书记一起开会,把支部大会讨论发展新党员和申请参加游击队同志的名单事宜安排好以后,村支部书记和其他几个支委继续开会,研究其他工作。她到兴岭找新四军首长汇报,请首长派人参加他们的支部大会。同时,把妇女会同志们做好的军鞋送到游击队战士手中。她背着刚满周岁的儿子上山去了,爬到炭窑坑回头往下一看,对面山上好像有队伍前进,再仔细一看,是国民党兵从山外朝溪头村方向进发。要不了一个时辰国民党兵就要到溪头村,他们肯定是来“围剿”新四军游击队的,以前他们来过都扑了个空。她想今夜党支部扩大会议不能召开了,还有村支部书记和支委同志正在开碰头会,他们不能落入敌人手里。想到这里她把刚满周岁的儿子用襁褓拥紧和军鞋一起丢在炭窑坑里,头也不回地往山下跑。

她跑进村报告,村支部书记和几个支委迅速安全转移出了溪头村。这时国民党兵进村抄家“围剿”,村民早已上山做事,又扑了空,国民党兵很恼火放火烧了一间民房就走了。黄毛女和从山上赶来的村民一起把大火扑灭。这时她才想起孩子和军鞋还丢在炭窑坑,立即上山。当她赶到炭窑坑,一看孩子不见了,军鞋也不见了。谁到这儿来过?这里到兴岭离新四军游击队宿营地很远,白天新四军首长不会下山来,孩子丢了怎么向丈夫交代。军鞋也丢了,她没脸上山见首长,她像败了阵的士兵,垂头丧气地下山回家。

 

宏村古镇

孩子丢了,消息很快传开了,村书记和几个支委分析情况,立即分头上山寻找,终于找到了孩子,还带回孩子的爸爸。原来黄坤山同志专程到兴岭给新四军首长送一份重要文件并传达上级重要指示。他完成任务后,顺路下山看看儿子,想不到在炭窑坑看到儿子在啼哭,旁边还有一个包袱,里面有一封信和军鞋,他知道这是黄毛女上山来过。又一看山下熊熊烈火,他想黄毛女一定是得知国民党兵进村,下山报信了。于是他背着孩子回头上山,代妻子给首长送信和送军鞋。

儿子失而复得,夫妻战地重逢。黄毛女丢子救战友的故事一代一代往下传。(余建平、胡时滨)

来源:《红色地名 100》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