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区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5-19 11:18
收藏南市区位于上海市区的东南部,东南与川沙县接壤,西南和卢湾区相连,东北同黄浦区为邻,黄浦江横贯区间,分成浦西浦东两部分,浦西有10个街道,浦东有4个街道1个镇。1992年全区总面积27.92平方公里。其中浦西6.87平方公里,浦东18.11平方公里,水上面积2.94平方公里,全区常住户口居民800738人,其中浦西509139人,浦东291599人(内农业人口8200人)。全区人口密度陆地面积每平方公里为32055人,其中浦东每平方公里为16102人,浦西每平方公里为74110人,密度最高的露香园路街道地区每平方公里达122924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全区有24个少数民族,人口6806人,占全区居民数的0.82%。少数民族居民中,回族占93.34%,有6354人。
南市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上海县城厢所在地,近代上海的发祥地。公元8世纪中叶,此处还是个荒凉的渔村。11世纪宋代熙宁年间形成聚落,南宋咸淳年间设上海镇,属华亭县治。建镇后的上海“有市舶、有榷场、有酒肆、有军隘、官署、儒塾、佛宫……鳞次栉比”,是华亭一大市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奏准立县。明清时代,上海依托黄浦江的优势,内外贸易不断发展,“凡远近贸迁皆由吴淞口进泊黄浦,城东门外舳舻相接,帆樯比栉”。上海已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从十六铺到南码头一带,万商云集,贸易兴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上海城北出现国中之国的“租界”。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压境,上海城厢内外以及江浙的大批富户迁往租界躲避,大批企业资金转向租界,加速租界的发展,上海经济活动北移,城北出现新的市场,开始有“南市”、“北市”之说。随着租界的扩大,南、北市场的习称逐渐演变为地域习称。南市老城厢经历元、明、清代和民国初期,一直是上海(开埠后华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孕育现代上海城市的母体。
南市原是上海县治所在地,习称老城厢。清雍正八年(1730年),分巡苏松道移驻上海县城,兼管上海的行政、军事、司法、外交、关税等事务。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划入沪南区管辖。在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的沦陷时期,沪南区改称南市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市老城厢地区划为邑庙区、蓬莱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两区分别接管,并建立区人民政府,1959年12月邑庙、蓬莱两区合并为南市区。1961年1月浦东周家渡、塘桥地区划归南市区。1988年杨思镇划归南市区,1993年起,南市区所辖的浦东地区划归浦东新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