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2-27 16:02

收藏

贞观二十三年(649),为彰显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精神,勉励夔州官员和邑人像诸葛武侯那样,忠于唐王朝,改“人复县”为“奉节县”。据《今县释名》记:唐改今名,蜀先主终,诸葛亮受遗诏于此,有武侯八阵图。县名盖旌武侯,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故云奉节也。

夏、商、周时期属鱼国。春秋初期,属庸国鱼邑。公元前611年,后属巴国鱼邑。春秋中期(约前339后)属,楚巫郡鱼邑。前277年,后属秦巴郡鱼复县,治鱼腹浦。西汉设鱼复县。东汉建武六年(30),鱼复县迁白帝城。十二年(36),复为鱼复县。兴平二年(195),属固陵郡。东汉建安六年(201),改为巴东郡,鱼复县附郭,治白帝城。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复属固陵郡。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复属巴东郡。二年(222),鱼复县改为永安县。晋太康元年(280),永安县复名鱼复县。南北朝刘宋先后属巴东国、巴东郡。南齐建元二年(480),属巴州,治鱼复县。萧梁普通四年(523),属信州,鱼复县西南部划归新置的阳口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鱼复为民复县,移巴东郡治阳口县。周明帝二年(558),属信州总管府永安郡,省阳口县入民复县。巴东国、巴东郡、巴州、信州、永安郡治此。天和三年(568),民复县等迁往瀼西城(今老县城)。宣政元年(578),迁还白帝城。隋开皇二年(582),废永安郡,民复县直属信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废信州属巴东郡(治白帝城)。唐武德元年(618),废巴东郡属信州。次年,废信州属夔州。624年,增置总管府,民复县改为人复县。贞观十四年(640),属夔州都督府。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人复县为奉节县(始名)。天宝元年(742),废夔州属云安郡。乾元元年(758),废云安郡复属夔州;乾元二年(759),升都督府。五代十国,境内先后属镇江军节度使、夔州。天成二年(927),属临江军节度使。北宋乾德三年(965),为北宋夔州。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属夔州路。景德二年(1005)县城迁往瀼西(今老县城)。南宋属夔州路夔州(均治奉节)。建炎三年(1129),属夔、利路兵马钤辖。淳熙十五年(1188),属夔州路帅臣带归、峡州兵马司。淳祐二年(1242),从瀼西城迁返白帝城。至元十四年(1277),属夔府路(夔路)录事司。1278年,属元夔州路总管府录事司。1284年,总管府、录事司、奉节县等迁瀼西城。至正二十年(1360),属大夏国夔州。明洪武四年(1371),属明夔州府。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夔州。1376年至1380年,撤销奉节县,并入夔州,属重庆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复置奉节县,仍属夔州府。清康熙元年(1644~1661),为张献忠、李自成余部所有。康熙元年至十九年(1662~1680),川东镇总兵治此。十二年至十九年(1673~1680),属吴三桂所有。十九年(1680),属清夔州府。宣统三年(1911)十月初六,废满清属民国政府。1913年,废夔州府。1914年,奉节县属东川道,进入军阀防区制时代。1927年,直属四川省。1935年,转入国民党中央直接统治时期,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1年,竹园乡咸水坝、红池坝划给巫溪县;智水乡第1—3保及第4保1—6甲划归云阳曜灵乡;第4保7—10甲及特编第3保划归万县白土乡;特编第1-2保划归万县凤仪乡。1942年,湖北利川所属吐祥坝铁匠街及附近两保,龙门乡马道屯划给奉节吐祥乡和龙门乡;云阳普安乡新安坝划给奉节高雅乡;奉节梅魁乡所属盖下坝永谷河以西地段划给云阳曜灵乡。1949年12月3日16时,奉节解放。1950年始,属万县专区。湖北建始县将火烧一坝、二坝归还奉节永安乡,将奉节老龙洞划给建始县。1968年后,属万县地区。1992年,后属万县市。1997年3月后,属重庆直辖市。

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