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2-27 16:02

收藏

原名巫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巫县为巫山县,沿用至今。巫山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据《巫山县志》载:“巫山以巫咸得名。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有山形如巫字一说。

巫山县早在五千年前便为人类所开发,境域属荆、梁二州之城。春秋为夔子国地;战国时,建设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废巫郡,置巫县,隶属黔中郡。西汉时,巫县属南郡。东汉延康元年(220年),隶属新城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巫县为郡治,置建平都,领巫县、北井等6县。西晋泰康元年(280年),增置江阴县(今大昌公社);东晋又置南陵县。南朝宋元嘉时省南陵县入巫县;北周因避文帝之讳,改泰昌县为大昌县,并分建平郡之大昌、北井2县置永昌郡;天和元年(566年)北井县入大昌县,废永昌郡,建平郡增置江阴县,废建德。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建平都,改巫县为巫山县。大业年间,巫山、大昌2县属巴东郡。唐时,巫山县、大昌县隶属夔州,为山南东道所辖。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大昌县改属大宁监。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移至水口监。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昌县并入大宁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置水口监,后因民少,并入大宁县。永乐初(1403年),复置大昌县,改属夔州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1912年后,巫山县隶属四川省东川道,县下分设东、南、西、北4个乡区。1935年,废道,巫山县属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2日,巫山解放,属川东行署万县专区所辖。1952年3月,湖北省建始县的铜鼓乡划入巫山县,全县分为9个区(序数名),1个镇,22个乡(镇)。1953年4月,撤销川东行署,恢复四川省,巫山隶于四川省万县专区;1993年,属四川省万县市巫山县。1997年6月28日,巫山县划归重庆直辖市。

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