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广德元年(763年)后,因常遭吐蕃入侵。唐王朝与吐蕃多次会盟又悔盟,屡有兵战,互相争夺。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陇右节度使李元谅为保境安疆,在此地筑城屯兵,畜马屯田,德威并用,曰崇信城,为崇信军驻地,并由左神策军设防,为左神策军京师西北八镇之一,收复疆土。北宋建隆四年(963年),以崇信城、东赤城、西赤城、永信城合置崇信县,因崇信城得名,治今锦屏镇。
商代境内属芮国、雍州。西周芮等方国归顺周。春秋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伐戎,境内属秦。战国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置陇西郡。三十五年(前272年),“秦灭义渠”,置北地郡(今宁县境),今崆峒、泾川、灵台、崇县(县、区)及华亭市北部属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崇信南部属内史,今县南部黑河川为雍州大泽弦蒲薮,薮以南属汧县蒲谷乡,薮以北属卤县。西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区划沿郡、县二级。今县北部属月氏道。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设卤县。元封五年(前106年),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卤县、月氏道。东汉时,卤县与月氏道俱废。三国魏晋时,境内无县级建置。属魏国。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属雍州安定郡。十六国前赵初,属安定郡。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分安定与扶风郡之汧置陇东郡,崇信南部属之。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凉灭,随后置平凉郡,崆峒大部、华亭、崇信北部属之。南北朝北魏太武帝神䴥四年(431),属泾州平凉郡阴槃县。隋开皇元年(581年),大部属泾州平凉郡良原县(良原后演化为梁原)。北部属阴槃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安定郡复为泾州。太宗即位后,全国划为10道。今崇信县偏北部分属原州,余属良原县和阴槃县,属关内道泾州安定郡。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原州改为平凉郡,阴槃县改为潘原县,仍属泾州。乾元二年(759年),州以上的道由监察机构变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属陇右道泾州安定郡潘原县和良原县。代宗广德元年(763),陷于吐蕃。潘原县并入良原县。大历四年(769年),收复。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复陷吐蕃。贞元四年(788年),筑崇信城,置崇信军,为神策军八镇之一。贞元十一年(795),复置潘原县。五代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属后唐泾州良原县。宋建隆四年(963年)置崇信县,初属秦凤路凤翔府(具体哪个年号)。淳化年间(990—994年),改属仪州。神宗煕宁五年(1072年),废仪州,改属泾原路渭州统辖。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年),改渭州为平凉府。金元明及清初属平凉府。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属甘肃布政使司泾州。1912年,先属甘肃布政使司陇东道。1914年,改陇东道为属泾原道观察使公署,属泾原道。1916年7月,属甘肃省长公署泾原道尹公署。1927年6月,属甘肃省政府泾原行政公署。1934年,属甘肃省政府平凉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甘肃省政府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7月26日,崇信县解放,属甘肃行政公署平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8月8日,成立崇信县人民政府。1951年4月,属甘肃省人民政府平凉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属甘肃省平凉专员公署。1958年4月,撤销崇信县并入华亭县。12月20日,撤销华亭县,原崇信县辖区(除神峪公社)划归泾川县。1961年12月15日,恢复崇信县。1968年2月,属平凉专区。1969年10月,属平凉地区。2002年6月,属平凉市。
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