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2-28 08:57

收藏

鸿沟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比喻事物间明显的界线,其实,鸿沟最早是一个地名,在河南省郑州市,它是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承载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鸿沟”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的第四年,刘邦和项羽在成皋(现郑州荥阳)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两军人困马乏,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双方商定以鸿沟划界,约定“中分天下”,休兵罢战,各自退兵。项羽送还了刘太公、吕雉等人,撤军东回。刘邦听张良、陈平计策,背信弃约越过鸿沟追击项羽。最后,在垓下战胜项羽,逼迫项羽自刎乌江,从而开创了大汉王朝。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鸿沟”从此闻名天下,不但成了汉语里一个重要词汇,还成了象棋里的楚河汉界,为后人耳熟能详。但是历史上真实的鸿沟,那条曾让项羽刘邦隔岸对峙的河流,现今却难觅其踪,以至于人们认为它就是一条“小水沟”,事实上鸿沟是从战国至东汉的四百年里,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命脉——人工运河。

那么鸿沟是谁修的,是什么时候修的呢?这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秦国入侵魏国,在魏国都城安邑附近的石门,大败魏军,魏惠王为避秦军锋芒,便下令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公元前361年,迁都后的魏国,面对东有强齐、西有霸秦,南有雄楚的局面,魏惠王励精图治,倾国之力决定开挖鸿沟。在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和三十一年(公元前329),两次大规模开挖,终于诞生了战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鸿沟,它也是隋唐大运河的前身。战国时代的北方大地,河流胡泊众多,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仅郑州附近就有荥泽、圃田泽等湖泊,鸿沟也充分利用这些湖泊调节水量。鸿沟从荥阳北黄河南岸开始,引黄河水为水源,向东南经中牟至开封南,流经通许县东、太康县西,由淮阳县东南注入颍水,最终注入淮河。与已成型的淮河邗沟水网相连,形成了两千年前中国赫赫有名的“鸿沟水系”。《前汉书》记载“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鸿沟把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主要水系连接起来。向南经淮河、邗沟与长江贯通;向东通济水、泗水,沿济水而下,与淄济运河联通。向北通黄河,沿黄河向西,与洛河、渭水相连,又有圃田泽作为调节,水量充沛,各相连的河道,水位相对稳定,有利于水利运输,当时在黄淮平原上形成以鸿沟为主干,以其它河流为分支的水路交通网。不仅便于交通运输,而且便利农田灌溉,早在战国末期时,鸿沟水系覆盖的范围,就已是富庶的产粮区。在战国的生产力条件下,凭借鸿沟水系,魏国能成功转运十万石粮食。就连战国合纵家苏秦,也感慨魏国“南有鸿沟”。鸿沟的修建,使魏国国力大增,成就了魏惠王的霸业。

秦灭六国后,利用四通八达的鸿沟水系,把从南方征集的大批粮食运往北方,作为鸿沟与黄河交界点的荥阳,更是秦始皇时代粮草转运站,建有著名的敖仓。为什么后来项羽刘邦会在荥阳杀得天昏地暗?就是为了争夺敖仓,控制战略要地。相比鸿沟的战略地位,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更为深远。淮河、黄河两大水系,通过鸿沟完美沟通,密集的水网带动了沿线农业的发展,畅通的交通,更催生了商业的繁荣。《史记·河渠书》记载:“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饷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激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意识是鸿沟可以行船,所过之处百姓纷纷引水灌溉,多少荒田从此变成肥沃良田。它所带来的财富“以万亿记,然莫足数也”。

西汉时期鸿沟又称狼汤渠,据《禹贡锥指》记载:“史记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河沟者鸿沟也,即汉志所谓狼汤渠”。《水经注疏》记载:“有狼汤渠,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倘若在狼汤渠里行船,往东南可以沿着颍水入淮,再经过邗沟入长江,甚至可以经钱塘江东出大海。向东北也可以进入济水直达山东,向西则可抵达洛阳。可以想象,在京杭大运河诞生前,这样一条发达的运输网,对汉王朝有着何其重要的意义。西汉末年,由于黄河泛滥泥沙淤积,曾经水量充沛的鸿沟,航运能力也连年下降,鸿沟水系遭到破坏,汉平帝时黄河水漫入鸿沟水系,淤塞更为严重。据《皇朝经世文编》记载:“明帝永平中,命王景修汴堤渠,自荥阳东分疏河汴二水,令黄河东北流入海,汴河东南流入泗”。意思是在永平年中,命东汉名臣王景治理汴水,从荥阳开始分开黄河和汴水,让黄河东北流入大海,汴水东南流入淮河。从此昔日作为鸿沟支流的汴渠后来居上,成为这条水系的主干道,即赫赫有名的“汴水”。而昔日作为主干道的鸿沟逐渐荒废,直到今天,也只剩下一些历史残留的遗迹。

鸿沟虽然消失了,但楚汉争霸的传奇仍然代代相传。历代文人墨客对鸿沟也不吝笔墨,宋-王安石《书汜水关寺壁》:汜水鸿沟楚汉间,跳兵走马百重山。如何咫尺商於地,便有园公绮季闲。宋-杨万里《过淮阴县题韩信庙》:鸿沟秪道万夫雄,云梦何销武士功。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锺。明-汪广洋《使关中经过鸿沟(在汜水县西)》:一双秋水佩吴钩,百二山河属壮游。往事销沉遗迹在,断鞭斜日过鸿沟。

历史沧桑,人间巨变,在鸿沟遗址西边不远处,一条新的运河画开中原大地,从南至北将长江之水源源不断送往北方。历史何其相似,两千多年前,我们祖先为了国家繁荣富强开挖了鸿沟,成就了几百年的经济繁荣,如今我们同样举国之力修建了南水北调工程,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勤劳智慧,或许比那难以逾越的鸿沟更值得铭记。

作者:张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