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木兰山,以其动人传说,佛、道合一的宗教道场以及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的诞生地而名扬海内外。世界著名教育家田长霖曾在木兰山泼墨挥毫:“木兰胜景,扬威世界!”
最早记载木兰山的国家地理总志是千年前的《太平寰宇记》,它在“黄州·黄陂县”条中记述:“鲁台山、木兰山皆在县境。”
木兰山以纪念花木兰将军而得名,朝廷因此置木兰县。历史上曾有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三位皇帝于今黄陂北部设木兰县有《南齐书·州郡志》为证:“司州安蛮左郡领县六:曰木兰、曰新化、曰怀曰中淏阳、曰南浸阳、曰安蛮。”
唐代诗人、时任黄州刺史的杜牧曾畅游过木兰山,并在拜谒木兰庙(今木兰殿)后以诗记事,写下了千古绝唱的《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南宋名儒程大昌读后指出:“观杜牧此诗,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明代诗人徐承颐亦云:“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存,山并木兰争万古。”木兰山也以盛产木兰树闻名,木兰将军墓即在山北。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黄陂县志》云:“木兰山,世传尝产木兰,……故木兰将军亦因此名,其墓即在此山之后。一邑之名山也。”
“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徐向前元帅生前为木兰山题写的这十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木兰山革命根据地的地位。
那是1927年深秋,自幼生长于木兰山麓,就学于黄陂道明小学(今黄陂三中)与前川中学的黄陂人潘忠汝、吴光浩,黄埔军校毕业并亲历北伐后,受命担任黄麻起义的正副总指挥,于11月13日率领黄安、麻城两县和部分黄陂农民自卫军,进攻黄安县城。14日凌晨攻克县城,全歼守城正规军及警备队,活捉县长及其他官吏,释放被捕的群众和农会干部。18日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史称“黄麻起义”。随后,农民自卫军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2月5日,国民党派重兵夜袭黄安,鄂东军寡不敌众,遭受重大损失。曾在战火中历练的副总指挥吴光浩率戴克敏、曹学楷、戴季英等70名骨干力量,携带50多条长短枪,于12月29日辗转突围到黄陂木兰山。上山后,敌人进行了多次“围剿”和搜捕,是木兰山玉皇阁道长万昭虚利用玉皇阁道观下的一条与风洞(又称“白云洞”)相通的暗道,巧妙地将吴光浩、戴克敏等人多次成功转移。木兰山风洞因此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经常开会的会议场所和开展游击战的掩蔽场所,故名“红军洞”。
1928年1月1日,万昭虚掩护鄂东军在木兰山雷祖殿举行会议。此次会议正式将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当月,中共黄麻特委决定成立由曹学楷任书记的中共黄陂县工作委员会,随同第七军以木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第七军在此坚持斗争三个多月,建立了以木兰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在江河淮汉和大别山区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奋战、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的最早源头。事后,因人告密,反动派将万昭虚以“串匪通匪”罪被捕,押往武昌集中营一年余,获释后重返木兰山。
吴光浩率部活跃在以木兰山为中心、方圆百余里的山区,在鄂豫边开创了第一块红色区域。7月,他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兼第三十一师师长。在残酷的斗争中,他与战友初步积累了游击战争经验,从实践中总结出开展游击战争“八会”。会跑:跑路与跑脱敌人;会打:不打无益之仗;会散散开;会集:集合;会进:进攻;会退:退走;会知:知敌;会疑:疑惑敌人与“昼伏夜动,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进北”“十六字诀”战术,形成了鄂豫边红军游击战争七条原则,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成文规定,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木兰山转战是中共黄麻特委和鄂东军领导人应对危局的正确抉择。可以说,木兰山是湖北的“井冈山”,是井冈山道路在湖北地区的生动体现。同时木兰山革命根据地又是开始农村游击战争、探索坚持长期武装斗争正确道路的起点,也为鄂豫皖苏区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面积与人口仅次于中央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鄂豫皖苏区是以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为基础,融合豫东南和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力量,完全来自黄麻暴动。从黄麻暴动到鄂豫边割据,不是直线发展,其间经历了木兰山转战。
木兰山革命斗争意义深广。黄麻起义是它的前身,它是黄麻起义的延续,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起点。黄麻起义及木兰山转战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北区域领导的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武装起义,奠定了全国第二大苏区——鄂豫皖根据地的初始基础,播下的火种为后来新五师在鄂豫边坚持敌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挥了巨大战略作用,这片红色沃土为党和国家培育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亲历木兰山转战的王树声、陈再道、詹才芳将军与戴季英认为,木兰山转战是开始农村游击战争,探索坚持长期武装斗争正确道路的起点;共产党在木兰山的存在,对于黄麻起义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承先启后的意义。
“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克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据史家考订,黄麻起义的这副对联,是最早称呼中国“红军”的记载。换言之,吴光浩率领的红七军是中国最早的红军,而鄂豫皖苏区是中国革命战争实现历史转折的伟大战略基地。木兰山成立的红七军成为鄂豫皖苏区成长的红四方面军的基干力量,也是中国革命军队主力之一。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中共北平市委学委书记、鄂中特委书记新四军将领杨学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还有汉口工人运动纠察队队长范正松烈士,以及新中国开国大将徐海东,中将杜义德、陈庆先等14位开国将军。徐向前、王树声、詹才芳、陈再道、萧永正、吴世安、许世友等著名将帅,都曾在黄陂留下了战斗业绩。
当年创建木兰山革命根据地壮烈牺牲的潘忠汝、吴光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裴高才)
来源:《红色地名 100》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