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敌胆、驰名燕山的抗日英雄白乙化故居坐落在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曙光镇石场峪村,这里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是扇形的沃野,每逢春夏之际,村中繁花似锦,绿树成荫。
白乙化,字野鹤,满族人。1911年6月11日出生,1930年秋加人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在辽阳组织抗日义勇军,转战于太子河畔,杀得敌人闻风丧胆,从而博得“小白龙”的雅号。1941年2月,上级任命白乙化为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赴任之前,在密云县马营西山战斗中,白乙化不幸被敌子弹击中头部,以身殉国,年仅30岁。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上级派白乙化组织辽西抗日义勇军。他从千朵莲花山潜回辽阳,会同三位同志,经过周密筹划,化装成日本高级警官,闯进辽阳警察局,以训话为由,把全体警察集合一处,一举解除了他们的武装,缴手枪20多支,并绞死一名日系警官。其实他们当时只带了两支手枪和一把镰刀。这件事在辽阳城乡激起很大反响,大长了辽阳人民抗日救国志气,百姓纷纷要求参军参战,当天就组成百人的抗日队伍。白乙化虽然眷恋故乡山山水水,但是他不能久留,当晚就踏上了征程。
白乙化带领这支队伍转战在辽西、热北、锦西等地。在热河的崇山密林里、在凌源的大凌河畔,白乙化的队伍神出鬼没,打得日本侵略者和伪军心惊胆战,影响越来越大,很快就发展成为三千多人的一支抗日武装,他亲自担任司令。
1937年卢沟桥炮声一响,绥西垦区的这群青年,经过酝酿、磋商、宣誓,很快便组成一支抗日先锋队,这支武装队伍骨干大都是知识分子。在司令员白乙化带领下,从北平城到乌拉山,从五原、晋绥边、晋西北、太北,到雁北所属的平西荒原,跋涉在荒山野岭和沼泽甸中,忍饥挨冻,浴血奋战。转眼时已入冬,腹内无食,单薄的军衣扯得丝破缕烂,白乙化依然团结、鼓动同志们勇往直前、并肩奋战。
1939年,党决定把白乙化领导的抗日先锋队同王仲华领导的冀东抗联合并,当年3月合并工作胜利结束,王仲华任抗联司令,白乙化任副司令。
1939年初夏,白乙化带领这支队伍,在平北根据地的马栏村(东斋堂南七里),将部队进行了严格的整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抗联面貌焕然一新。
严峻的考验接踵而来,沿河城战斗开始了,敌人是竹野太郎统率的日本大岛大队,有300多名侵略军。战斗打响的时候,双方都据守在有利地形上,我方用号声调兵,敌方用旗语指挥。白乙化带着一个警卫员,悄悄绕到敌人侧面,从肩上摘下长枪,一枪一个,连续三次射杀刚刚替换上来的“旗语兵”,使大岛的指挥陷于昏溃。他们哪里知道,白乙化是白天打飞鸟夜晚掐香火的神枪手啊!白乙化趁敌人慌乱的空当,迅速跑回前沿阵地,亲自带领一个中队,把敌人牵到娄儿岭的山沟里,大岛找不到有利地势,处于被动挨打境地。白乙化带着战士,与敌人肉搏七次。歼灭日本侵略者300多人,大岛中队长当场被击毙,竹野和两个曹长因没法回去交差,逃到山神庙,摆成三角形,面对面地跪着,拿出战刀剖腹自杀了。
1940年初,抗联升级为挺进十团,白乙化任团长。他们的任务是开辟和坚持平北根据地,即北京的北郊地区,长城内的昌平、怀柔、密云及长城外的延庆以东至承德以西的大片土地。这一地带位于伪满洲国、伪蒙政府和伪华北政府三搭界处,是日寇侵占关内外的战略要地。
1941年日寇把平北作为扫荡的重点,战斗最为频繁。2月4日,汤河口、琉璃庙的王岳、刘向两个伪警察大队300多人,受日寇驱使向我白河川一带进袭,被我游击队引到密云马营以北绛蓬山。战斗打响了,白乙化亲自带领十团冲上去,与敌人交战一天一夜,毙、伤、俘敌200余人,残敌龟缩在长城的烽火台,里里外外,枪声持续不断,我方逐渐缩小包围圈,烽火台的残敌拒不交枪。白乙化虽然又饥又渴又疲乏,但仍然随时变换方位指挥作战。警卫员把他拽走三次,他都挣脱开来,挺起高大身形,敏捷地挥舞着指挥旗,杀得烽火台外的残敌连滚带爬。眼见冲到烽火台跟前,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白乙化的太阳穴,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为祖国血染燕山。(罗占军、李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