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过木浪河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2-28 10:17

收藏

贵州西南角的兴义,是红军长征途经贵州高原的最后一站。

1935年4月,红军渡过北盘江进入黔西南境内,攻克贞丰、兴仁、安龙三县城后,数万红军分兵五路进入兴义县境。各路红军队伍行军路线呈扇面状收缩,最终汇集于兴义与云南毗邻的威舍小镇,仿佛呈握紧的拳头从贵州的威舍击出,挺进云南,向西猛击云南之敌。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纵队,是从威舍的猪场与凹起勒交界处寡妇桥上,过木浪河走进猪场的。

那天,中央军委纵队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率领下,由品甸方向的凹起勒、新寨往威舍的猪场方向行军,到达木浪河边猪场对岸的白蕨坡时,从品甸、双河桥过来的红一方面军一部分队伍也赶到了,和中央军委纵队会合在一起准备过河。红军大部队人马顺白蕨坡大山下来,要从寡妇桥上过木浪河。威舍的国民党地方政权组织了一帮乡兵,埋伏在猪场这面的河坡上,企图隔河阻挡红军。对岸,一个个头上戴着树枝圈作掩护的红军战士下山到了半山腰,乡兵们开始向红军射击。打了一阵枪,有两个红军战土中枪倒下,光荣牺牲。

见有敌人挡路,红军先头部队立即还击。威舍乡兵哪见过正规军打仗一下就被红军火力压得无还手之力。又看到对岸红军越来越多,密密麻麻地从白蕨坡大山上下来,不敢抵挡,赶紧后退,逃命跑了。红军先头部队打跑了挡路的乡兵,抢过河来占领制高点,掩护大部队过河。

中央军委纵队还在过河时,凹起勒方向响起了枪声,是国民党军周浑元的先头部队,采取长途轻装奔袭战术,已经追到凹起勒、新寨一带了。国民党军周浑元部,在贵州高原上,一直紧紧尾随中央红一方面军,企图追击和拦截红军。毛主席早就计划好,决定打一仗,教训一下这些为蒋介石卖命的走狗。毛主席指示红军干部团协同红五军一部,在凹起勒、新寨一带的丘陵地带埋伏,利用有利地形,布好口袋阵,伏击周浑元部其一部分兵力,要达到阻止敌人的行动,使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顺利行军的目的。这阵密集的枪声,表明国民党军周浑元部的先头部队,已经乖乖地听从毛主席的调动,进人伏击圈了。

一切全在毛主席的安排计划中,这位伟人此刻正轻松自如地信步走过木浪河上的寡妇桥。

寡妇桥是一座造型独特漂亮的小石桥,是清末年间猪场寨子一位姓张的寡妇,为让木浪河边人家和南来北往的人过河方便,行大善事,出巨资修造的。建成几十年来,的确方便了过往的老百姓。如今,也给红军大部队过河带来便利。贵州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山路往往窄小崎岖,给部队行军造成不少困难。但是,却也有许多奇峰,层峦叠嶂,挺拔雄伟,加之满山林密苍翠,处处有奇特景致。

这天,风和日丽,木浪河清澈见底,毛主席站在横跨河上别具一格的石拱桥上,看到四周山形峻峭,万峰林立,感到祖国多姿多彩的大好河山,在此地又造就成另一种独特风景。毛主席特别舒心惬意,一点也没有因为离桥才3000米的凹起勒阵地上的枪声而心急,迈步从桥上走过来,坐在桥头一座石墩上,和几个警卫员不时说着话。毛主席指着桥头石碑上镌刻的“寡妇桥”三个繁体字,教一个不认识“寡”字的警卫员读认这个字。毛主席对这座桥起名为“寡妇桥”颇感兴趣,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叫寡妇桥?是否男人死了,这个女人很有钱,才修桥作纪念?”

毛主席在桥头看着部队陆续过河,休息了好大一阵。警卫员看到毛主席有只草鞋坏得实在不能穿了,还趁此休息机会,很快地为毛主席打好一只草鞋。

凹起勒方向的枪声依然在时密集时稀疏地响起,在寡妇桥上休息的毛主席和不断从桥上通过的部队都平安无事。红军部队过桥后,又分成两路行军。一路走猪场寨子,另一路走岩脚、谢洒。毛主席带着警卫员走通往谢洒方向去的这一路。他们离开寡妇桥沿小径爬到猪场这边高山上时,凹起勒那边敌人的迫击炮机关枪不停地打响了,是在凹起勒那边阻击敌人的红军干部团和红五军团一部,与追击过来的国民党军周浑元部发生了激战。毛主席朝枪炮声方向看了看,回过头来,笑着对身边的同志们幽默地说:“敌人放鞭炮欢送我们过山了!”

待毛主席、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顺利行军远去几十千米了,凹起勒那边阻击敌人的红军干部团和红五军一部才撤出战场,向主力部队行军方向转移,准备布置第二道防线,继续掩护主力行军。他们凭借贵州山区复杂多变的有利地形,机智勇敢地进行战斗,且战且走,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使敌人摸不清意图,不再贸然猛追红军了。

木浪河是如今兴义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兴义人每天饮用着甘甜的木浪河水,常常会想起毛主席过木浪河的故事。(彭殿基)


来源:《红色地名100》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