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与刘伯承邓小平的故事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2-28 10:09

收藏

1947年4月,刘邓冀鲁豫野战军发动了豫北战役,河南省鹤壁是豫北战役的重要一环,也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起点。刘伯承、邓小平驻扎鹤壁期间,不但运筹帷幄指挥大军解放了淮阳、滑县、汤阴、浚县、淇县、鹤壁集镇等地,让人们一睹横扫千军叱咤风云的将军风采,而且给人们留下了平易近人、可亲可敬的难忘印象。

刘邓大军是从河北邯郸一路南下来到鹤壁的,先住在今鹤山区鹤壁集镇大吕寨村,半月后又住在鹤壁集镇天主教堂,之后又住在石林直至6月下旬,前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1947年4月底,冀鲁豫野战军政治部驻大吕寨村,邓小平住在村民尤振尧家东屋(至今这里仍留有他当年用过的办公桌和椅子)。邓小平在繁忙的军务中,经常向群众讲形势,谈家常。5月1日,汤阴县城解放,翌日上午,刘伯承司令员在大吕寨村,对俘获的驻守汤阴县城的国民党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副军长刘月亭等敌军官进行教育训话,要他们老老实实接受处置和改造。只见这个曾经因盗挖慈禧墓的孙大麻子,脸色灰暗,目光低垂;昔日趾高气昂的刘月亭也垂头丧气。一天深夜,刘伯承走进鹤壁集区公所,为了不惊动在屋内已入睡的战士和工作人员,就住在院内临时搭设的帐篷内;还有一次,刘伯承发现一匹马在啃区公所门前的树皮,赶紧让警卫员把马牵开。

在石林,刘伯承、邓小平住在一户张姓地主家“九门相照”宅院最后一排的二层小楼里,当地人称为南楼,会议室就在附近法隆寺的中佛殿。中佛殿前面有一棵高大的柏树,据说树龄已经超过了2000年,树高20米,树围5.5米,号称“华北第一柏”。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常在树下边乘凉并商议军机大事,许多奇思妙想都是在这里产生的。休闲时,兴致来了还会在石头制作的棋盘上下两盘象棋。

一次,一位大娘在纳鞋底儿,过来一个身材魁梧的军人,蹲下来问她能不能吃饱饭?她说比原来好多了,饥一顿饱一顿的吧,只是可怜了正长个儿的半大儿子,天天喊饿。后来站岗的告诉她:“这是我们老一,刘伯承!”她就拉着孩子找刘伯承,说让孩子跟着共产党大官儿当兵享福去吧。刘伯承笑着说:享福?享豆腐!我有时还吃不饱呢!享福也是以后的事了。后来,刘司令一看见老人,就让她来部队跟大伙儿吃饭,她的儿子也跟着部队南下了。

据说有一次杨勇打了胜仗,邓小平请杨勇前来。杨勇见到邓小平后想着该奖励一顿好饭吧。谁知一见面,他热情地伸出手,邓小平却背着手说:“我喊你来是来谈工作的,不是来握手的!”杨勇反思半天后,才明白自己部下有强卖强买的行为,作了书面检讨后才回去。

当时村里到处都是部队,很多农家都住了人,人多村小,很多解放军官兵就在野地里宿营。村子里很多老人当时和解放军官兵有过接触。当了38年村干部的苗丕德老人,1947年是村武委会主任,手底下有几十个民兵。石林会议召开的时候,法隆寺警戒很严,因为要往寺里运粮运菜运柴火,苗丕德是唯一能进出的村民。送过东西后,管账的就说“算算账吧,以后再用再送”。老人说:“刘邓大军纪律非常好,一分一厘都不欠。”

苗工德虽然能进出法隆寺,但没有见过首长,而郭运香老人则是刘邓首长亲自请去的,同去的有三个人。1947年郭运香20岁,是村里妇联会主席。老人说:“当时我们三个去南楼,过了三道岗。楼里的人一个高个儿,一个低个儿,问部队在村里有没有欺负老百姓。我们说没有,都安安稳稳的。”但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谁,老人说:“不知道,俺知道啥哩。两个人都穿得土不拉叽的,也不像个大官样儿。”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刘伯承、邓小平当时给部队规定了几条纪律:进村后或离村前,必须把街道住宅打扫干净;把房东和困难户的水缸挑满水;借群众的东西要还;要征求群众对部队的意见。平时,他们给老百姓送药看病、修缮房屋,还培养教育了许多儿童团员。大军走的时候静悄悄的,没有惊动任何一个老百姓。(刘振生)

来源:《红色地名 100》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