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2-28 10:01

收藏

靖宇县,原名濛江,属吉林省白山市辖县,位于头道松花江下游,长白山西麓。1946年2月,为纪念在此壮烈殉国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将军而得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杨靖宇将军领导东北抗联部队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在这里书写了荡气回肠的抗日诗篇。

杨靖宇,1905年生,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1月,被党组织派往信阳等地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豫南工农红军游击队总指挥。1929年被党派往东北地区工作,任中共满洲省临委抚顺特支书记。1933年起,历任南满游击队代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等职,长期在东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1940年初,正是长白山区最寒冷的季节,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可是东北抗日联军战士依然出没在林海雪原,与日军的重兵周旋。为了保存力量,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决定,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经过几天的战斗,杨靖宇身边只剩下6名战士了。大家又饿又累又冷,只得紧紧挤在一起相互取暖。经过一番深思,杨靖宇决定把6名战士再分开行动。可是,谁也不愿意离开他。战士们抢着说:“我们活着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杨靖宇把手放在一个战士的肩上深情地说:“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死在一起有什么意义呢?分开走目标小,能够突围出去,将来还会见面的。”听了这话,大家默不作声了。这些在战场上都无所畏惧的钢铁汉子,此刻却流下了热泪。临别时,杨靖宇紧紧握着战友的手叮嘱道:

“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泄露党的机密,也不能向敌人屈服投降!”2月18日,杨靖宇带着聂东华和朱文范两位警卫员来到濛江县大东沟村准备购买粮食。聂东华和朱文范见到在海龙河西岸炭窑里休息的农民赵学安,请他帮忙买粮。没想到赵学安竟是伪濛江县公署布置在这里的特务,他从小聂和小朱的穿着打扮上已猜出他们的大概身份,一下子来了精神头,假装热情地邀请他俩:“快到窑里边坐会儿吧,暖和暖和,喝点水。你们就在这里等着,我马上进村去买粮,一会儿就回来。在我回来之前你们可千万别出去,现在大东沟到处都是‘讨伐队’,让他们看见就完了。”赵学安走后,聂东华和小朱在窑里暖和了一会儿,小聂觉得心里不踏实,便叫起朱文范准备撤离。不料,两人刚走出炭窑,准备进山,发现敌人已经包抄过来了。便猛劲朝河岸跑去,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一枚,口琴两支,因此断定杨靖宇就在附近活动。于是敌人切断交通,派出大批特务,化装成进山打柴的农民搜寻杨靖宇。此刻,只剩下杨靖宇一个人了。几天来,他一粒粮食也没有进肚,只吃些枯草和树皮,饿得实在迈不动步,就从棉衣上扯下棉花揉成小球,裹着雪吞咽下去。此时,他正发着高烧,严重的关节炎使他的两腿麻木得失去了知觉,但他无所畏惧,仍然巧妙地同敌人进行周旋。

 

靖宇县

由于叛徒告密,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濛江县保安屯西南的三道崴子山上发现了杨靖宇。杨靖宇倚着一棵槭树,双手开枪痛击敌人。他弹无虚发,敌人在他面前一个个倒了下去。杨靖宇左手负伤,鲜血直流,仍然顽强地用右手握枪射击。就在这时,几颗罪恶的子弹射中了杨靖宇的胸部,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又渗进了洁白的雪地,杨靖宇壮烈殉国。

1962年5月,为纪念杨靖宇将军,在靖宇县城西南6千米处的三道崴子濛江南岸,靖宇县政府开始动工兴建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十年动乱”期间停工,1978年重建,1989年末第一期工程竣工。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三面环山,地理位置独特。殉国地分为前导区、历史文化纪念区和餐饮商贸区3个部分。这里的主要建筑从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牌楼起以一条正南正北直线为中轴线,直达杨靖宇将军纪念塔,建有杨靖宇将军塑像、杨靖宇将军纪念碑、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建筑物。

1994年,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及纪念馆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吉林省军区确定为国防教育基地。2003年9月,被白山市确定为党员教育基地。2005年11月,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11月,被确定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藏小禹)

 来源:《红色地名 100》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