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之都 文字之源--<千年古城>之安阳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11-07 15:39
收藏
巍巍太行,像一条青色的巨龙,横亘盘卧在豫晋冀相交的辽阔土地之上,绵延千里,气势雄伟。西部一段,景色俊美,群峰峥嵘、飞瀑如链、绝壁如削、溪流潺潺,天然一副山水画卷,当地人称林虑山。
林虑山东坡的断层带上,无数山泉小溪汇集合一,沿着纵横的深沟谷壑顺势而下,“叮咚”欢唱着一路奔腾至横水(今属林州市)后,猛然钻入地下,潜流到善应(今安阳县)再次露出地面,之后循峡谷流向东北,随即进入广阔的黄土平原,横贯安阳东西,直至内黄最终汇入卫河。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流,亿万斯年,奔腾不息,仅见于记载有“戊子贞,其咬于洹泉”这样文字的甲骨,就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条母亲河,不仅孕育了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成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至今仍浇灌着数千平方公里的沃土,哺育着这片沃土之上生养不息的一方人家;
这是一条历史长河,见证着一座城的数千年变迁,或夯土新建,或鼎盛繁华,或荒芜成墟,或涅槃重生……
这条河,便是洹河,古称洹水。
这方人家,便是习惯把这条河亲切地称为安阳河的安阳人。
这座城,便是西依太行、东控齐鲁、北扼幽燕、南达中原的七朝古都——安阳。
安阳县,西倚太行山余脉,东接华北平原,北连首都北京,南接省府郑州。古代为殷都、邺都近郊,是京畿文化的中心,素有“豫北冲要,四省通衢”之称。
安阳县现隶属河南省安阳市,东西长73.75公里,南北宽44公里,面积1201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安阳市北关区解放大道东段。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自商王盘庚迁殷,先后有7个朝代在此建都,安阳曾几度成为中原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县级行政区,安阳始置于秦。其后千余年间,虽归属多变,但作为县级建制一直延续至今。
安阳猿人
洹河在横水开始地下潜流,进入安阳县善应小南海后潺湲喷涌重出地面,形成“逢横而入,逢善而出”的奇特景象。
小南海,地名美景色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当地一个在小南海庙门前的空地上收停车费的老人讲,传说观世音菩萨足彩祥云四处云游,途经善应发现这里山青水绿、泉水横溢,便一眼相中,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栖身之地。老人指着旁边的小南海庙说,都说这个庙就是菩萨当年住过的地方,可灵了。
庙的香火的确很旺,敬香朝拜者络绎不绝,庙内树干枝头挂满红布条。庙前有一无栏石板桥,桥下洹河从小南海庙边缓缓流过。河边杨柳依依、绿意满满,河水清流见底,偶有泉水自底溢出,水滴晶莹似珍珠,岸边常有村民洗衣洗菜,河中央有成群的白色鸭子游来游去,很是悠闲。
可以想像,由此上溯约2.5至1.3万年,这里的水会更多、草会更茂、林会更盛、动物会更齐全、气候会更温润。
可以想像,远古时期这里生活着一群原始人。他们的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他们已经能够挑选硬一些的石英石、燧石打制简单工具,但还不会建造房屋,只能居住在天然的洞穴里。渴了,他们就顺着蜿蜒山路来到小南海旁取水;饿了,他们就沿洹河两岸摘野果、捕河鱼,或到深山老林里猎取野兽……
这样的想像,在1960年得到了证实。那年3月,新春伊始,开山劈石的当地村民无意间发现一处天然洞穴。天然洞穴位于一个名叫北楼顶山之腰,坐西朝东,背依大山,面临开阔地带,距小南海仅0.5公里,是一处熔岩洞穴。
这个发现一经传播,立即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古人择水而居。经两次发掘,这个洞穴为原始人洞穴,洞口文化层堆积厚达6米,可分为五层,上层堆积物距今约l.3万年,下层堆积物距今约2.5万年。由此证明:在2.5万多年前,洹河岸边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原始人在此选址居住生活长达万余年,这正好表明,他们当时还没有学会建造房屋的时候,会本能地选择天然洞穴居住。而这个洞穴环境优越,所处位置洪水不易淹没,向下为水源地,可汲水捕鱼,向上为山地和森林,可采摘和狩猎,是为原始人生息繁衍的合适居住场所。
在这里,还出土有大量的石器、各种动物化石、装饰品及用火灰烬等。出土的石器中,有石核、石片、尖状器等,器形一般较小,未经刻意磨制加工,却亦灵便锋利。动物化石有野驴、披毛犀、水牛、野猪、斑鹿、羚羊、鬣狗、鼢鼠、猩猩、狗獾、刺猬、狼等。考古人员认为,原始洞穴的历史时代,与距今约18000年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相当,填补了考古研究上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缺环,居住于此的原始人群已由早期智人进化到晚期智人,属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经考证,这个原始洞穴遗址是河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遗址,对研究人类发展史、古动物发展史、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史等很多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命此为“小南海文化”,生活在这里原始人群被称为“小南海人”。
跟着导航、问过路人,汽车最终沿着一条弯曲村间公路蜿蜒而上,停在一个道观前的空地上。观宇依山势构筑,坐落在半山腰,须顺着高高台阶仰视方能看到。空地边有几个卖香火的村民,一位大嫂指着东北方向,说:“沿着那条小路就能找到。那洞穴有啥好看的,里面都塌了。”
路,也许并不能叫做路,路口已经被正在整修道观通道而堆砌的沙土、石子等,遮挡得严严实实。如果没有那位大嫂的指点,很难能够找到小路。在大嫂的十岁女儿的带领下,我们绕过沙堆、穿越石子堆,踏着长满野草的山间小路,经过四五个零散放置在路边的原始人像,便来到了原始人洞穴前。洞穴看上去很普通,洞门经过人为修葺,用水泥砌成方形,上面写有“原始洞穴遗址”字样。洞穴前方三五米处,立有一块带基座的石牌,牌上自上而下依次刻写着——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海
洞穴遗址
XIAONANHAIDONGXUEYIZHI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日公布
安阳县人民政府立
洞口石牌在野草灌木的衬映下,均显得有些破旧,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人打理过了。走进洞内,果然如大嫂所言,洞穴已经塌陷大半,已是丝毫找不出这里曾居住过原始人的痕迹了。
要离开了,忍不住重回头,再次打量眼前的原始洞穴,难道这个创造出灿烂文化的古老洞穴就要被现代人遗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