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1-31 11:09

收藏

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大街西侧,是远近闻名的传统市井文化区。明永乐年间,大栅栏名为廊房四条,后因京师治理社会治安的需要,在各条街巷门口,设置了木制栅栏,因该区域的栅栏由商贾出资,与他地相比,更大,更突出,故而“大栅栏”之名便作为此地地名流传了下来。

大栅栏地区自明朝中期起,就是著名的商业繁华区之一。这里百货云集,旅店、客栈和商号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前门外的繁华地区被包入外城内,这一地区的贸易也得到了保护,成为百官进出京城的重要通道,也是南城最早的商业繁华区。清初,满人入关后,因北京内城不允许汉人居住,大量汉人被迫迁居至外城,前门外大街及廊房头条、二条、大栅栏人口密度大增,各具特色的老字号店铺汇集于此。清末民初,随着清政府推行新政,加之前门火车站的建成,这一带成为南北铁路汇集、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是京城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就是大栅栏的繁华景象。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栅栏因火灾被烧毁。次年,义和团进入北京后,因对洋人不满,大栅栏街区的老德记药房被焚烧,火势蔓延至整个街区,损失严重。《都门纪略》中记载:“祝融虐焰上千霄,金店银楼一律烧。百万商民齐束手,市尘景象太萧条。”后在一些商家的募资重建后,昔日繁华的大栅栏商区方才恢复。2000年,北京市政府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2008年,大栅栏街区修缮完毕,重新对外开放。

2015年4月3日,北京市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有大量的历史遗迹、遗存,链接明朝至今,彰显着大栅栏数百年的文化内涵。传统街巷胡同,如因灯笼铺聚集而被称为“灯街”的廊房头条;因珠光宝气而有“玉器街”之称的廊房二条;有北京最窄胡同之称的钱市胡同,此外还有蔡家胡同、掌扇胡同、齐家胡同等保存北京传统胡同空间形态的胡同群。近代老字号店铺,比较著名的有瑞蚨祥绸布店、张一元茶叶店、同仁堂药店、东北魁帽店、祥义绸布店、聚庆斋饽饽铺等满足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老字号店铺。他们在经历了近代的洋文化冲击后,逐渐融汇了中西特色,成为北京近代市井文化的一处亮丽的风景线。各式建筑如商馆、会馆、梨园旧居、钱庄、镖局、四合院、寺庙等建筑,既有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又有西洋建筑的元素,可谓是特色鲜明。

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独特的胡同肌理、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拥有世代传承工艺的老字号店铺,以及得天独厚的商业区划优势,使其蕴含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对大栅栏街区的保护,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积极响应,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前瞻性谋划,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