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⑤ | 如皋市、盐城市亭湖区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07-10 08:53

收藏

近日,江苏省民政厅发布《关于确定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名单的通知》,确定15个县(市、区)为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江苏民政微信公众号推出“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专题,陆续推介我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的创新做法、有益经验。

如皋市

如皋民政抢抓改革试点机遇,从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摸排整治、聚焦历史文化、拓展优质服务等方面着手,提升了地名管理水平,丰富了城乡文化内涵,织密了地名导向体系,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

健全管理机制

夯实组织保障基础


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部门和镇(街道)试点工作会议,明确部门职责,构建政府主导、部门支持、上下联动的地名管理工作机制,推动乡村地名服务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健全完善了如皋市区划地名专家库,召开地名命名专家座谈会、征询会。同时,指导各镇(街道)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乡村地名专家小组。在镇(街道)定期开展道路巡查的基础上,常态化深入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道路标准地名标志巡检活动,确保工作进度和整改成效。

全面摸排整治

对照标准命名设标

 

组织镇村开展全面认真排查,全面摸清底数,建立问题清单,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实施闭环管理。严格命名流程,明确整改标准,加强与住建、交通等部门沟通联系,先后新增设置道路标牌249块,更换不规范道路标牌58块,进一步提升道路路牌的标准化水平。在特色田园乡村、水美乡村等重点村(社区)的重要路口,精心设计安装彰显自身特色的村名牌,充分展示特色乡村的美丽形象。

聚焦历史文化

筑牢保护传承基础


编制全市地名规划,包括编制地名采词库、地名现状图、地名规划图、地名规划方案表等内容,为规范全市地名管理筑牢坚实基础。编撰印制《如皋市地名文化故事》,开展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先后激活“影梅”“后樊井”“南园”等26个老地名,积极承载历史“古文明”,推动城市文化“软更新”。鼓励引导地名文化宣传进村(社区)、进校园,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寻着地名游如皋”假期实践活动和征文比赛,积极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

拓展优质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持续挖掘乡村红色地名文化,采集“邦瑾路”“贲家巷”等红色地名,设置红色地名保护标志,推荐红色旅游路线。推动采集“戴联奎墓石刻”“春秋贾大夫祠堂”、白蒲古镇明清民居建筑群中“一街十巷”等历史文化纪念地采集上图,为乡村旅游业规划、文旅品牌打造提供基础。

持续推动乡村地名与“一村一品”有机融合,先后举办如皋市首届下原蘘荷文化节、平园池村荷花节等活动。发挥地名的地理标识作用,注重在乡村产业品牌塑造中植入地名元素,打造“乡字号”“土字号”品牌,比如“如皋黑塌菜”、“白蒲茶干”、“搬经猪头肉”、“徐湾翠梨”“新官紫桃”等一批乡村特色地名产品,放大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品牌效应。

盐城市亭湖区

盐城市亭湖区以地方文化底蕴为基础,以道路规范命名为抓手,开展创新实践,开发“二维码路牌智能管理系统”,探索出一条具有亭湖特色的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新路径。截至2023年年底,已完成125条乡村道路正式命名工作,制作辖区主要乡村道路二维码智能路牌242块。

“二维码”为切点

推动地名信息数字化进程


亭湖区民政局摸清乡村地名设标、文化历史、地名地址等相关信息,利用二维码技术,对全区道路门牌地址进行唯一性编码,融合多行业的互联网业务服务,实现信息导视服务。通过二维码路牌智能管理系统,对道路门牌实行新增、变更、停用、注销全周期统一管理。

“二维码”为媒介

推进地名规范标准化管理

 

开展专项排查工作,认真梳理道路路名清单,以“二维码”为媒介,制定统一的地名命名规则和标准,并将这些规则和标准融入到二维码信息中,实现道路规范标准命名更名工作,推进地名规范标准化管理。

“二维码”为桥梁

促进地名信息共享和应用



成立由区民政局牵头,住建、交通、文旅等八个部门配合的省级试点创建领导小组,构建开放、共享的地名信息平台,加深了不同部门之间地名信息共享程度,打破信息共享壁垒。在应用方面,开发端口对不同身份的人扫码可以享受到不同的服务。比如,普通市民刷码进入的是城市信息导视服务平台,可以查看对应地址的公共服务信息、户主业主主动发布的信息及第三方服务信息;辖区民警刷码后,可进入警务应用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采集;民政部门刷码后可以查询该二维码门牌的维护信息;工商部门刷码后,还能查询办公单位的工商信息;水电煤等单位刷码后,能查询该房屋的相应信息……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地名服务,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原标题:《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⑤ | 如皋市、盐城市亭湖区》